首页新闻动态会“说话”的文物传递文化自信
会“说话”的文物传递文化自信
2018-01-03     阅读字体大小: [中] [大]

  来源:北京晨报  

  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强大的中华文明中找到自己的坐标。当国博的这些文物开口说话,讲述自己的故事时,人们终将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一个全新的认识,由内而外地找到自信。

  据《北京日报》报道,下周一起,从1.08亿件国有可移动文物中精选出的100件国宝级文物将“开口说话”,讲述自己的传奇“人生”,串联八千年中华故事。

  越王勾践剑、杜虎符、三星堆青铜人像、清明上河图、妇好玉凤……当人们习惯于把这些当作专有名词时,就意味着对它们知之甚少,这显然与文化自信不合拍。

  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对文化的充分认知,如果我们只能对历史典故和博物馆的文物进行名词解释,而不去阐明它背后的文化价值,那让人树立起文化自信就有点强人所难了。

  要建立起每个人的文化自信,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。文化自信应该是当代中国人应有的饱满的精神状态,我们该知道如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沟通,欣赏和自豪于这样的文化氛围。我们不必去跟商业炒作的风头对洋文化趋之若鹜,我们在深厚的中华文化中可以更加从容。

  当今天我们能够轻松接纳不同文化形式时,一些人不是没有自信,而是忽视了这个兼容并蓄的强大的文化系统。就好像今天的支付宝手机客户端里能够内置很多应用,一些人的感觉是这些应用方便了,但他们忽视了支付宝本身也是一个更为强大的应用。掉进梦里而忘了梦,陶醉于精彩纷呈的文化形式而忘了文化底蕴,是我们找不到立足点的真正原因。

  从这个角度说,文艺作品除了有要满足人们情感诉求的商业片和言情剧外,应该将更多的视角关注到我们的过往:不端着高冷的学术范儿,也不像电影一样渲染技术卖点,而是让文物平心静气地讲故事,用自身的经历传递文明,让更多人了解璀璨悠久的中华文化。

  展示国家历史本身是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,只有当它为人们所接受时,才能成为国民的文化自信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强大的中华文明中找到自己的坐标。当国博的这些文物开口说话,讲述自己的故事时,人们终将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一个全新的认识,由内而外地找到自信。